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1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98篇
财政金融   161篇
工业经济   123篇
计划管理   723篇
经济学   869篇
综合类   385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20篇
贸易经济   488篇
农业经济   184篇
经济概况   4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This study presents a signaling model of advertising for horizontally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The central ingredients of the model are two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tising—targeting, and noisy information content. The theory yields interesting results about the informational role of targeted advertising, and its consequences. First, targeting can itself serve as a signal on product attributes. Seco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argeting depends not only on firms knowing consumer preferences, but on consumers knowing that firms know this. This creates a distinction between strategies of targeting and personalization. Third, the effectiveness of targeting in equilibrium may (far) exceed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directly in the targeted message. Fourth, information content is not, however, superfluous. Specifically, when ads contain no information, a targeting equilibrium does not exist. Together, these results reveal how advertising conveys information both through the content of the message and the firm’s choice of advertising medium. Furthermore, the model is robust to the various critiques of prior work on ads-as-signals: namely, that ad content is irrelevant, ad exposure is unnecessary, and the choice of ads as signals is inherently arbitrary.
Ron Shachar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Email:
  相似文献   
32.
我国正走在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转为“显性”的道路上。在这一过程中,较之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中小银行似乎更乐意接受这一变化。以往有部分研究谈及过这一问题,但未有考虑不完美信息这一限定条件者。针对这一状况,本文在不完美信息的假定下,基于成本收益的博弈模型论证了隐性存款保险安排下,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面临着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进而,分析了从“隐性”到“显性”变革的必要性;最后,就显性安排下如何保障大银行和中小银行间的公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3.
我国中央、地方政府区域调控的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区域经济利益博弈是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分权化改革与市场化改革交互作用的体制变革时期 ,以政策调整为主要手段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其必然性及制度性缺陷。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非合作利益博弈还会持续较长时间 ,要从根本制度上减少和解决二者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行为 ,就必须进行体制创新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34.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柏 《商业研究》2005,(12):21-23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是一种正常的融资行为,然而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信号传递机制是失败的,即绩差型上市公司比绩优型上市公司更容易增发成功。因此,为了提高增发过程中信号传递的有效性,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再融资过程的健康发展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5.
基于博弈论的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博弈论对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在非合作博弈条件下,零售商与供应商为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相互竞争,这正是目前零售商与供应商矛盾冲突的根源;而在合作博弈条件下,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相互合作的结果要优于非合作博弈。文章提出,要实现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博弈,应具备一定的前提和条件,必须采取措施消除阻碍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行合作的障碍,创造合作博弈的环境和氛围,使零售商与供应商相互信任,创造零售商与供应商重复博弈的条件,公开企业市场行为信息,增加破坏合作的违约成本。  相似文献   
36.
中国移动通信双寡头市场结构及企业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威  杨舟 《商业研究》2005,(14):138-142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在整个电信业务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状况也倍受世人关注。运用博弈论的相关基本原理,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双寡头垄断结构以及企业的行为进行微观分析,从而为其培育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应对加入世贸过渡期后国际移动通信业巨头的竞争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信用效应认识的深化与信用秩序的恢复和增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经济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在加入WTO后,信用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但是,人们对信用效应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尤其是对信用关系紊乱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认识得不多,而对信用的积极作用往往习惯于借鉴美欧现成的信用模式.本文从深化对信用效应的认识入手,分析了信用秩序混乱的形成原因,并在简要评价我国信用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和增强我国信用秩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信息不对称下的融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仁安  王凯 《商业研究》2006,(6):101-104
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而融资则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融资首选,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这个过程难以顺利进行。分析在银行拥有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对合并均衡、分开均衡以及混合策略均衡的探讨,得出其均衡策略,并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9.
宋安顺  马卫  林澍  李伟 《商业研究》2006,(22):55-58
国际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有多种模式,其中以跨文化融合模式最具优势。企业实施跨文化融合能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母国企业与进入国所在地员工之间的博弈,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选择,并采取一定措施引导员工积极合作,以使双方在博弈中获得双赢。在条件成立时,企业选择跨文化融合模式能使企业和员工双双受益;若条件尚未成熟,则企业可选择跨文化共生或移植等其它模式实施跨文化管理,每种模式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40.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价格战与行业自律定价并存。从中国参与出口的同质企业所结成的价格卡特尔表明:出口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的结果必然陷入"囚徒困境",表现为价格大战;在没有外在强制力量时,企业尽管可以相互依存,仍然走不出困境;如果惩罚条款这一承诺行动可以置信,则出现合作均衡;优势企业也可促使合作均衡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